很多小伙伴都想看看签装修合同应该注意哪些点。今天给大家总结一下,主要是关于装修公司的预算审核~
这个汇总列表↓↓
1.装饰公司的预算构成
2.预算的组成部分
3.翻新预算术语
4.评审报价的要点
5.报价说明
6.审查预算的注意事项
01.装饰公司的预算构成
预算的作用:是装修公司与业主签订合同、支付工程款、工程结算的依据;是每个人编制计划和实施经济核算的基础。
预算的基础来自哪里:
3.项目建设计划;
预算编制的方法和步骤:
1.收集数据;
2.熟悉图纸内容,控制设计效果;
3.阅读定额说明,计算工程量;
4.应用定额或单位估价表计算直接费;
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就知道了。这些增加是由设计变更引起的。换句话说:"设计是成本控制的生命线."
很多朋友说装修公司和施工队后期会加项。其实在设计的时候,设计师忽略了或者在装修中另有想法,改变了设计...
所以大家要明白设计师的重要性~细心大胆,清楚了解自己的需求,你的作品能打动你,你有解决问题的能力。这叫设计师。
02.改造预算的构成
预算人:
主材、辅材、人工费、设计费、管理费、税金。
我们可以把预算分成四块:
第一块是材料部分,一般分为主材(简称主材)和辅材(简称辅材)。
第二块是施工所需的人工部分(简称人工)
第三块是施工地点和具体的单位长度、面积或体积(简称工程量)
第四块是各种附加费用和说明。一般包括管理费、税费、专项费用、双方协议等。;
03.翻新预算术语
直接费用:
包括人工费、材料费、机械费和其他费用,是指装饰工程在施工中直接消耗的费用。
间接费用:
主要包括管理费、设计费、税费等费用。管理费一般为直接成本的5%-10%,税费一般为3.44%。
04.预算审查的6个要素
a.检查图纸是否准确:图纸和报价合并计算,看懂图纸很重要;
b.工程是否完整:报价中包含的项目是否是沟通到所涉及装修的项目;
c.计量单位影响预算结果:做预算时,如果要用米的单位作为平方的单位,报价的差异会很惊人;
d.图纸尺寸和预算要一致:图纸尺寸和实际尺寸可能有差距,建议自己测量检查;
e.材料和工艺说明要具体:报价上模糊注明材料的品牌和型号或没有工艺说明,实际操作可能会忽略;
f.特殊情况预算
05.引文中的注释
注意事项1。报告高劳动力价格
人工价格会根据不同的公司,施工难度,师傅的施工水平而有所不同。如果比市场价高三四倍或者比市场价低很多,就需要谨慎了;
注意事项2。在主材单价上耍花招
不是明码标价的知名产品,而是换成不太知名的产品,让消费者不知道价格。比如砖墙、混凝土墙开槽就没有主材成本。
注意事项。项目拆除
乳胶漆项目分为墙面腻子和乳胶漆两个项目。且不说主材的高基价,墙面乳胶漆人工指导价10元/㎡。一个项目分成几个项目,单价下降,但总价上升。
注4。材料很模糊
这一整项只能用“太高”两个字来评价。主要材料和人工费用是市场价的一倍以上,具体品牌、规格、等级等。的材料没有具体说明,这被怀疑是一个巧合。
06.审查预算的注意事项
1.正常标准装修预算表应包括主材、辅材和人工费项目。另外,预算表要有预算说明、流程说明、材料说明和验收标准。有些包含特殊工艺说明,注意特殊工艺是否需要另外收费。
2.注意多算、错算、遗漏作为装修公司的责任。如果超标,装修公司要负全责。
3.有些配件会用在很多地方。金额不大,但加在一起也不是小数目。此时,可以请求合并计算。
4.对于购买的主材,最好标明主材的品牌、型号、规格、系列,以便比较材质的优劣和价格。辅助材料也要尽量标注清楚,最好在表格中详细标注。这是很多小伙伴很容易忽略的,商家之间的差价就在这里。
5.所有木工零件,比如鞋柜,都要注意鞋柜是用什么材料做的,每个用多少?
这类信息一定要清晰详细,这样才能了解所用材料的几何形状,控制成本。另外,最好能算出每块木头的总价,比如鞋柜最终成品要多少钱(包括框架、饰面、油漆、五金、轨道配件等。),如果价格和市场价差不多,不如直接买或者厂家定做。
6.对于油漆部分,要全部换算成桶或升,因为油漆是按桶或升购买的;导线应转换成卷或米;配件中的水泥和沙子要折算成袋,道理同上;
7.其他物品,注意楼上搬材料的费用,自购材料是否包含在费用中。把建材搬到楼上,尤其是没有电梯的时候,是一件非常耗费人力,非常麻烦的事情。建议你和装修公司协商这个工作。
另外,垃圾清扫一定要搬到小区指定位置,室内清扫一定要有标准。如果清洁效果不到位,可以拒付清洁费。
8.很多材料上面都会写着“实际结算”,多出来的材料结算完了就退还。建议商家给出一个整体的预估,以及超出的范围。以便在最终竣工时有一个结算的基础。
公式总结小技巧↓↓
a.是否有虚假数字
b.是否有任何缺失的项目
c.是否有重复计算
d.是否有任何实质性的歧义
e.单价有什么歧义吗
f.是否有水电开口
g.有无中生有吗?
<img src="/images/tu01/Image_6.jpg"
装修预算合同怎么进行合理的砍价?
前两天和一个朋友去她工地和项目经理讨论预算结算和增加的问题,发现里面水很深,深深的伤害了我的朋友。作为一个曾经的预算员,虽然这几年已经不做预算了,但总体上还是了解这方面的。简单说说预算、施工合同、决算中的猫腻。
预算:
预算是根据一套施工图计算出来的整个项目的前期费用。既然是根据图纸计算出来的,自然有一些误差和遗漏在里面。我想让预算更可靠,尽可能接近结算。价格。
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:
2.在做预算的时候,作为业主,你最好充分的跑一遍市场,了解自己的需求,需要及时的把自己的需求告诉预算,比如你的装修是什么风格,是装暖气片还是地暖,风管机,瓷砖是玻化砖还是仿古砖等等。一定要说清楚,否则最终结算会有很大变化。
棘手的预算基本如下:
2.数量上的差距:很多公司的预算员为了拿到更多的提成,把相同的项目组合在不同的房间,适当增加,所以有的公司提供的只有几页薄纸。对于外行业主来说,这基本上就是挖个坑等你跳。你不知道跳下去之后发生了什么。事实上,这种情况相对简单:让他们根据餐厅、过道、走廊、厨房、卫生间、每个房间的金额来计算价格。这样虽然有机会在量上动手脚,但能动的量一般比较少。
3.错题项和附加项:这两个比较简单。错项和增加图纸上没有的项目在后期结算中容易看到,会减少结算金额。少了没关系,多了就少了,预算也要承担公司的损失。所以现在对于一个有经验的预算者来说,错误的项目和增加会被尽可能地避免。
4.水电:这通常是增长中最重要的部分。据我所知,大部分公司在做预算的时候都会做一个初步的整体估算,先预收工程款,最后按照实际长度结算水电。这对装修公司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利润,但对业主来说,对预算完全没有控制力。根据我多年的经验,这部分其实很好控制。在做预算之前,要向业主明确材料和工艺(比如水管到底是要上顶还是下地,靠墙还是中间,电线应该是火线工艺还是水平面)。纵向走,这些单价不一样)。工艺和材料基本都是定好单价之后再订。总价无非就是数量*单价。然后是数量的问题。数量更简单。预算一定要有完整的CAD图纸。水电部分无非就是拿着尺子量长度和开关面板的数量。CAD里一个命令就能搞定。只要施工时没有突发事件,这个大小基本都是一样的。总价基本可以敲定了。我看了很多公司的预算,这一块预售多少,甚至按平方算,很不合理。而如果做到这一点,后期结算量是惊人的。所以业主在看预算的时候,完全可以索要水电总价,预算员也不难算出精确的金额和数额。
施工合同的诀窍:
有很多公司的施工合同。总价后面会有一句话。最终结算金额会在总价以上浮动5%左右。这种波动意味着什么?也就是说,只要你在预算中有增加的项目,比如增加的数量,增加的水电,那么最终结算至少是你签的合同总价*1.05。而且这种浮动基本上是不可或缺的,除非你减很多项。很多人不仔细研究合同。他们觉得别人都是这样签的,我这样签也没问题。后来和解的时候才发现有这么一个条款。我应该去找谁?
另外,这个浮动是指预算的增加。还有一种是预算外的追加,叫做完全追加。也就是说,在施工的时候,做了一个没有纳入预算的项目,不管我当时有没有告诉你,这是完全的加成。结算结束,这又是一个计算,某公司还在完全增加的金额上加10%的管理费。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在预算中增加10,000个街区。那么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呢?
很多公司都有标准条款,但换句话说,条款都是人定的。最好取消浮动加成,直接签订包干合同。预算里的项目都做了,不管加减,总价不变。至于完全添加物品,没有什么好办法。这基本上取决于策略。最好是让师傅直接给你做,不要经过公司。可以直接付给师傅,可以省很多钱,但是师傅承担的风险比较高。太大的话,被项目经理或者主管发现就不好了。。
决算:
关于决算,其实上面已经说了很多了。简单总结一下:大部分公司的结算金额=预算金额+预算金额*预算浮动+完成追加金额。也就是说半包预算6万,没有一项是完全加进去的。预算项目有变化。最终结算金额为6.3万(上浮5%)。但是,我还没有找到一个完全加入的项目。加一个项目总成本其实不多,这里几百,那里几十。光是预算就加几千很容易。这样最终结算金额会超过7万。这么大的波动,相信很多车主都会心痛。
所以,作为新时代的业主,一定要懂得看施工图,懂CAD,懂预算,懂规划。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。
最后分享一个在整个装修过程中(包括硬装修、软装修等)控制预算的小方法。):我看到很多人通过留一个笔记本或者手机,在那里记账来控制自己的预算。今天买个沙发多少钱,整体预算还剩多少,明天买个电视多少钱,预算还剩多少。这不仅复杂,而且容易误判。其实有一个简单的方法,平方单价法。比如你的房子100平米,总预算15万,每平米单价1500。不管买什么都可以除以100。那是600。买了个沙发1500,也就是15。电视3000是30。总预算645,合计不超过1500。这样控制预算比总价更简单,更容易记住。我做预算的时候就靠它好多年了!
添加新评论